3月25日,广东中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旗新材”)将上会。公司曾被证监会抽签抽中,但对证监会相关问询却避而不回引起市场哗然,着实罕见。
但这好像并没有太多影响企业上市进程,中旗新材在历次发展过程之中存在多次股权转让,并且存在出资相关证明文件丢失,出资真实性无从考究。其次,诸多拟上市企业募资几乎为解决产能瓶颈问题,而中旗新材却似乎失去要募集扩产的必要性,其支出产品产量连年下滑,销售萎靡不振,为何还要执意数倍扩产?是坑是雷,投资者都应该提高警惕。
耍流氓拒解释引市场哗然
只不过,在梳理材料的过程当中,一个惊人的秘密被发现,那就是,25日对于中旗新材来说,是个极具纪念意义的魔幻日子。
公开资料显示,中旗新材是于2020年7月3日向证监会递交的IPO申请。
因系证监会于2020年8月21日前受理的80家企业,因此,先后与中国证券业协会的IPO企业抽查和证监会发行监督部的再抽查相遇。
随后,于2020年8月25日,中旗新材在经历了中国证券业协会的对申请在主板、中小板上市的首发企业信息披露质量检查后,又“幸运”的被证监会发行监管部抽签抽中。
随后,证监会发行监管部对其信息披露质量及中介机构执业质量进行抽查。4个月后,即2020年12月25日,中旗新材收到证监会发来的问询函《广东中旗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申请文件反馈意见》(下称“问询函”)。
据悉,该询问函从规范性问题展开,全文4大类38个问题直接抛向中介机构民生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民生证券”)。
但是,问询函依然不能构成市场哗然的引擎,真正导致市场惊呼的是,问询函发出至今,彪悍的中旗新材与其第三方机构都末曾予以证监会只言片语的回复,这才是真正的令市场惊骇之举。
例如,中旗新材的历次股权变更中存在的问题。
公开的工商登记资料显示,中旗新材在历史上存在多次增资及股权转让行为,涉及较多自然人。然而,在中旗新材提供的《招股说明书》中,得以披露说明的却少而又少,为什么会屡屡增加注册资本,增资的原因及背景又是什么,各次增资入股的价格及定价依据又是什么?是否存在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或其他发行人关联方为相关主体增资入股提供资金的情况,是否存在委托持股、信托持股等安排?是否存在通过增资变更而发生的利益输送?
监管部门,甚至都无法从中旗新材的IPO申报材料中得知,2009年第三次增加注册资本,周军等18名股东各自认缴的股数。
监管部门和投资人,都没办法从中旗新材的申报材料中读懂,受让方是否真实支付股款?是否存在委托持股、信托持股等安排?各笔交易定价的依据及合理性。
所以,证监会发行监督部门请保荐机构——民生证券,及中旗新材的律师进行核查并发表明确意见。
除此以外,诸如此类令人发飚的问题还有很多。
否则,证监会发审部门又何以会在问询函中,单列的第33个问题中,直接“请发行人严格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及证券交易所颁布的业务规则中相关规定完整、准确的披露关联方关系及交易。”显然,发审部门的专业人士已经到达了隐忍的极限。
然而,中旗新材,却最终未对上述问题给予任何的说明。
销量持续下降,却要数倍扩产必要性存疑
按照《招股说明书》上的说法,中旗新材IPO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扩产。
据中旗新材的《招股说明书》显示,若此次IPO成功,中旗新材拟登录中小板上市,公开发行不超过2268万股,占发行后总股本的比例不低于25%。
中旗新材是一家专业从事人造石英石装饰材料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产品是人造石英石板材和人造石英石台面,产品广泛应用于厨房、卫浴、酒店、商场等室内装饰装修领域。
按计划,中旗新材拟募集资金总目标为6.77亿元,其中,拟用于中旗(湖北)新材料一期建设项目资金缺口的3.87亿元,拟用于高明二厂二期扩建项目资金缺口的0.7亿元,拟用于研发中心及信息化建设项目的资金缺口的是0.6亿元,拟用于中旗(湖北)资金缺口补充的1.6亿元。
据悉,中旗(湖北)新材料一期建设项目完成后,中旗新材将形成人造石英石板材面年300万平方米、人造石英石台面每年16.5万延米的生产能力,中旗(湖北)新材料二期建设项目完成后,中旗新材将形成人造石英石板材每年150万平方米。高明二厂二期扩建项目完成后,中旗新材将在现有产能基础上增加人造石英石板材的年生产能力。
也就是说,此次中旗新材有90.48%的募集资金用于扩产,同时,通过观察上述募投项目完成后,中旗新材人造石英石板材的生产能力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增长。
需要注意的是,公司2019年现有人造石英石板材产能仅为213.08万平方米,募投项目新增产能高达450万平方米。报告期内,中旗新材板材的销量分别为156.8万平方米、143.03万平方米、119.92万平方米、47.72万平方米,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2017年至2019年年均复合增长率为负增长12.55%。如此一来,公司大幅扩产产能消化将面临严重问题。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从业务上看,中旗新材主要拥有石英石板材、台面、加工服务等3大业务,其中报告期内,板材产生的销售收入分别为42503.27万元、41818.66万元、35505.89万元、13789.48万元,分别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78.48%、74.09%、67.21%、65.92%,为其主要的收入来源。
换言之,此次中旗新材募资的目的主要是为了扩产主要产品。然而,一个被财报数据真实反映的事实是,中旗新材的板材却似乎越来越不受欢迎。
在板材销量、创收能力均持续下降的情况下,为何中旗新材还要大举募资扩产板材?此举让投资者实难理解。
社保信息不符环保违法,高新技术资质存疑研发人员流失
据天眼查显示,公司2019年报披露社保缴纳人数为807人,而招股书披露社保缴纳人数为791人,年报与披露社保缴纳人数相差16人,社保缴纳人数真实性存疑。
公司还存存环保违法情况,2018 年 7 月 9 日,天津市静海区环境保护局(2019 年更名为“天津市静海区生态环境局”)下发《行政处罚决定书》(津静环罚字[2018]167 号),对子公司天津东弘生产废气未按环保要求处理排放事项处以 3 万元罚款。
其次,公司高新技术资质也存在问题,不知是从何途径获取。
据公司两份招股书披露,2019年、2020年1-6月公司研发人员数量分别为96人、86人,分别占总人数11.58%、9.52%,专科以上学历人数分别为103人、98人,占总人数比分别为12.43%、10.85%。而高新技术资质认定标准中要求,被认定企业具有大学专科以上学历的科技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30%以上,其中研发人员占企业当年职工总数的10%以上。
2020年1-6月,公司研发人员在学历和数量上均无法满足高新技术认定标准,2019年虽然研发人员数量达标,但是研发人员素质学历却没有达标。
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公司研发人员出现持续流失情况,而公司宣称石英石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公司生产的包括高性能人造石英石板材和高仿真花色人造石英石板材在内的主要产品以及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与研发需要交叉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专业人才。如此看来,研发人才的流失将对公司竞争能力产生一定的影响。
招股书披露,报告期各期研发技术人员加权平均月均用工人数分别为99人、119人、105人、94人,研发技术人员出现出现下滑。研发技术人员人均月酬分别为6617.57元、7800.92元、8920.94元、7278.94元、虽然,公司给予研发技术人员薪酬逐年上升,但是还是没能挡住人才大量流失。